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1 次 更新时间: 2018-03-14 13:04:17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文明 > 阅读文章
李激扬:让水生态文明筑起一道“坚固堤坝”
·李激扬
标签: 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

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始终坚持科学的水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水生态发展机制,找准路径,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针对河湖现状和管理体制,实施了“河长制”这一重大创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对生态良好的河湖,突出预防和保护措施,强化水功能区管理,维护河湖生态功能;健全完善源头控制、水陆统筹、联防联控机制,加大治理和修复力度,尽快恢复河湖生态;对城市河湖,划定管理保护范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连通城市水系,实现水清岸绿、环境优美;对农村河湖,加强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和清洁小流域建设,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确保河湖长治久安。

以兴水利推动除水患。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和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利安全保障网。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着力扩大水利优质增量供给。围绕防汛抗旱暴露的突出问题,集中抓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增强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体系,提升流域区域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

以硬制度强化硬约束。坚守开发利用红线,解决好怎么用水的问题。一是严控用水总量,把相关控制指标落实到相应河段、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源,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对超出红线指标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二是严管用水强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坚守用水效率红线,解决好怎样节水的问题。三是加强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推进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四是加大雨洪资源及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坚守限制纳污红线,解决好怎么排水的问题。

以大创新激发大活力。一是进一步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建设;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落实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和金融支持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PPP等项目建设运营。对农村水价、水流产权确权、水资源税等长期改革任务,周密安排、加强指导,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促进信息化与现代水利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覆盖全国江河水系、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管理运行体系的云平台,加快推进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以共保护实现共享利。一是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水生态文明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水体,而要关注整个生态系统,坚持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整个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二是从“单一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坚持整体性原则,科学把握水资源分布和使用的均衡,包括区域均衡、季节均衡、时空均衡等,实现区域水生态整体良性循环。三是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必须坚决打破狭隘的地方利益观,打破行政区界限,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统筹考虑流域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城市与乡村、用水与护水、水量与水质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副市长)

来源:《学习时报》2018年3月2日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