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19 次 更新时间: 2024-08-15 05:27:08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思维研究 > 阅读文章
李鸿凯: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李鸿凯
标签: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强国建设

摘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可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的质变提升、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化升级和发展水平的持续升级。但目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中仍面临政策支持度与适用性不足、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创新间存在一定滞后性、政府主导下的监管防控与信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困境。因此,未来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农业强国目标追求;加强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的嵌入力度与范围,优化农业强国的路径设计;优化金融服务农村的能力水平,助力农业农村自主性研发创新;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和引导方式手段,进一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利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

虽然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脱贫攻坚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继承与超越。乡村振兴的根本即在于以更为科学的思维视野引领城乡发展和格局规划,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层面促进农业农村长足、协调发展。更直白地说,乡村振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多元要素平等、充分、灵活流动的实践探索,试图将城镇先进生产要素与技术工具科学嵌入农业农村发展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在正视、利用区域自然禀赋的同时,也兼顾文化习俗和经济基础,以更契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实现农业发展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的全方位转变,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更高层次跨越。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落到实处必然表现为农业强国目标的充分实现,而走好农业强国之路又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农业现代化转型成果的基础保障所在。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进路

从农业强国的内涵来看,其所指的就是国家农业综合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较强国际竞争力。[1]结合农业生产与产品供给而言,“强竞争力”又可细化为农业产业体系的强竞争力、农业产业的强创新能力、农业产品供给的强保障能力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可持续性。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升,正是意在突破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纯粹的量化指标的过分依赖,而注重“质”的突破,最终构筑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经营体系强、国际竞争力强的农业综合实力强国。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的质变提升

城乡发展失衡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艰巨挑战,围绕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又同时避免农村发展过程中不顾现实情况和特质优势的同质化问题,党和国家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在构建城乡协同推进路径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强调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目标所在,既要在发挥农村自身优势、保障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加速农业现代化,又要实现城镇先进要素的全面嵌入而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农业强国建设必须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上的农村产业体系升级、优化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多元生产关系与生产要素重构,以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业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

农业强国不单是农业产能的大幅度提升,更是农业体系可持续和农业主体创新能力的显著优化,最终落脚于更为稳健的粮食保障体系构建和农业发展能力拓展。这就必然涉及农村产业体系现代化构建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日趋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的首要目标之一就在于破除传统体制弊端和区域限制,以城乡融合为抓手加速城乡间要素、空间与服务的全方位协同发展。改变传统农业农村发展之路而不再只强调农村区域内优势资源的挖掘,而是内引外联中加强农业农村新兴力量构筑与创新资源引入,真正实现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度关联,完成农村地区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的全方位现代化建设与改善,构建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全方位强化升级

农业强国建设必然离不开更为稳健、扎实的农村经济基础构建,在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运营方式和引领主体的基础上,在充分保障广大农民基本利得和公平分配的前提下才可真正盘活农村资源而加速内生动力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既明确强调了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绝对领导权,以强化监管而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与公平分配,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治理体系,也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上的主导性、积极回应农民群体创新需求而加速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农业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还通过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而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加速农村特质优势培育和产业融合格局建设,逐渐摸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民”的特色党建富农新路,[3]保证了基本物质利得和发展红利享有,加速农业强国建设步伐。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持续升级

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投入,数字化时代不仅要求加强农业专技人才规模,还需要培养跨领域的综合性创新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更多契合农村实际情况,又擅长外引内联、跨界思考和融合推进的“行家能手”,继而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路径,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模式。党建引领下的乡村建设与发展将格外重视和支持农业人才、年轻干部培养,主张以人才振兴为基础强化农业现代化实施推进的根本动力,使农业强国真正植根于优质人才与强大人才队伍基础上,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国的困境所在

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引领意义不言而喻,但落到实处依然不乏实践操作和制度设计,以及农民认知、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提升与质变突破不能得以充分实现,其在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现实困境。

(一)政策支持度与适用性不足而有碍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如何实现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加速城市先进要素流向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直接关系农业现代化水平。但客观而言,目前作为支持农业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资本要素依然存在供给有限和金融供给农村适用性不强的问题,以普惠金融为典型表征的金融机构农村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仍然较为有限的普惠金融产品供给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局限化问题,[4]导致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不充分,对农村新兴产业、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扶持力度相对不足。从政府财政政策支持范围与力度来看,也存在覆盖面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如针对传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农业产业模式帮扶不够,对分散农户进行创新研发的资金支持难以落到实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取融资和政府财政支持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较高的审核门槛,这都直接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动创新、主动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有碍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二)制度创新滞后农业发展创新而有碍农业体系创新能力优化

农业强国的目标之一即农业产业的强创新能力,乡村振兴战略也始终关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构建和新兴农业生产模式构建。但从制度工具的支持角度来看,基于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制度回应与构建仍受限于科层制模式和信息不对称风险而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在保护必要耕地的前提下以盘活农村多余土地而实施的土地入市策略,本意在于实现农村土地要素的更灵活更便捷流转,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缺乏相关的制度工具帮扶。同样,进行农业科创的部分小微农业企业想要获得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也受限于相关债券市场制度的限制而不得不面对难融资、融资难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充分的挖掘社会主体、企业主体效能是关键,但受限于传统理念和制度审批等手续流程,农业农村发展的助力主体依然是国有大型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中小企业与社会主体尚未成为有力补充,这就进一步导致农业创新主体和农村市场难以实现多元化、协调化发展。

(三)政府监管防控与信息服务能力不足而有碍农业创新能力提升

农业强国既有规模增长要求,还有技术水平要求,涉及多元行为主体协调和更具动态性的农村供求市场关系协调。对于党建引领下的政府管理而言,既要放手多元主体而以市场为主导,又要同时加强监督而保证农业农村发展的正向与积极,确保发展红利为全体农民共同享有而实现共同富裕。但从目前政府治理来看,或是存在管得过严而农村市场灵活性不足问题,或是存在管的过于形式化而农业发展创新性受限。[5]其对于农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本该重点关注的农业产业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和农产品差异化等情况关注不足,反而过分干预财政支付与主体融资的资金过程使用,造成对农户创造力的抑制。不仅如此,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户安全生产、创新生产上效力有限,农业保险市场中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保障性金融产品研发的国际化水平仍偏低。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虽然硬件设备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村数字平台建设和农业数据库建设仍有待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仍十分有限,这也抑制了城乡要素的更迅捷流通与高效利用,农民容易因为信息获取不足而导致流向农业领域的资源错配问题。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强国建设优化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速农业强国建设,需首先转变理念认知、提升目标设置而着力于农业农村内生动力的培养与优化,以科技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布局为手段、以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和强化农户家庭禀赋为抓手,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构建和农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绿色、协调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一)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农业强国目标追求

这所强调的是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通过城乡一体化构建与融合式发展,启发、引导农民转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从内生动力培养与强化层面意识到自我综合素养、数字素养与跨界关联思维提升优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继而主动改良种植方式、加大科技利用强度,并通过产业链关联拓展行业领域而增加家庭资源禀赋。以农户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的显著优化提升,加速农业产业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构筑。不仅如此,政府还应在加大乡村振兴的过程以我国国情为参考、以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在加强供给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装备和经营体系改革,将更高质量农业、更美丽乡村、更富裕生活作为农业强国的现实表征而寻求针对性服务措施并构建特色化可行路径。一方面,以促进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加速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助力新兴农业主体成长和农业生产创新研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以特色化农业产业为立足点,通过拓展产业链而加速农业产业创新聚集与深度融合,以强产业链、价值链为切入口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关联化发展,使各农村村镇既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又充分借力社会先进生产要素而走绿色、安全、协同发展之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的嵌入力度与范围,优化农业强国的路径设计

政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农业农村的范围与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才培养,均应结合数字时代特征加大数字资源、数字要素等在农业生产运营中的利用,注重引导农民数字意识培养和数字工具使用普及。与此同时,在城乡一体化布局上应注重农户、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农业产业链和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上的主体性,政府部门既要加强政策工具研发、提升服务效能,也要积极推进农户、企业与社会主体间的互动沟通,强化科研机构、研发部门与农户的对接,以此加强农业强国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在更为宏观的层面,则应注重科技要素嵌入工具研发和生产模式改进上的效力发挥,加速农机具制造、种业安全和智慧农业三大重点领域的质变提升,深化农业产业创新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优化金融服务农村的能力水平,助力农业农村自主性研发创新

农业强国的实现必然有赖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又植根于更高水平的研发创新和先进要素、先进工具使用,想要提升农民综合能力水平,使之紧跟时代发展而善于创新、敢于实践,就需要加强资本支持,尤其是研发阶段的创新资本投入保障性将直接影响农户从事新兴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领域的激情。这就需要首先强化金融帮扶粮食安全生产的能力,确保对基本农产品和重要农产品稳健生产的服务效能。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并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户分散经营现状,积极优化和完善粮食生产融资的抵押担保方式,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并加大对从事创新研发农户的贷款补贴力度与优惠力度。与此同时,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重点落实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服务效能,并以产业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资金链建设,推动产业链多方参与主体实现多元盈利。

(四)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和引导方式手段,进一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利用

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加速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体系的完善度。应鼓励、支持农村地区承接城市新兴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并盘活农村土地要素而加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持续推动和完善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统筹多元要素资源而打破区域空间限制,将农村发展全面纳入区域整体规划中,以此提升引领格局和目标设置,使农村发展紧跟社会步伐,全面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为进一步构筑以政府引领为前提、以市场主导为基础的农村灵活、高效、有序发展格局,还应加大农村数字平台建设和相关数据库构建,以普及农户数字知识掌握和数字工具使用为手段弱化信息不对称风险,并创新农业生产运营中的相关审核机制,做好产品市场供求调查分析,提高政府监管服务农业强国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龚斌磊,张启正.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J].经济纵横,2023(09):29-37.

[2]乔家君.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进展、热点及评价指标展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05):15-24+152.

[3]宗成峰.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J].社会科学家,2023(06):7-13.

[4]周颖,王姣.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功能深化[J].农业经济,2022(11):122-124.

[5]李万君,李艳军,史清华.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回顾、反思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23(07):36-56.

〔作者单位:吕梁学院;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地方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22134);2022年吕梁市科技计划项目“吕梁山红色文化康养带高质量发展开发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SHFZ34)〕

来源:《农业经济》2024年第7期



■ 本文责编: admin
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