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论坛 ————开幕式现场网络直播

[何传启]:
新型城市化战略,有10个协调,一是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协调发展,走全面的城市化之路。二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走高质量的城市化之路。三是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走城乡协调的城市化之路。四是城市化与传统文化保护协调,走文化多元的城市化之路。五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管理协调,走绿色的城市化之路。第六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走数字化城市化之路。七是城市化与国际化协调,走面向世界的城市化之路。八是城市化与郊区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从城市化向城乡动态平衡的转型,而这种转型实际是一个走战略目标导向的城市化之路。第九是城市化与经济现代化协调,要走经济社会协调的城市化之路,不能让进城的农民没有工作。最后一个,城市化要与地区现代化协调,走地区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而不是千篇一律,百孔一面。
(2006-02-18 12:08:27)
[何传启]:
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第一是人口空间结构两次转变,农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变,城市化社会向郊区化、城乡平衡社会转型。
人民生活方式的两次转变,从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城市生活方式向信息化、国际化、城乡流动的生活方式转变。
(2006-02-18 12:09:39)
[何传启]: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在2020年完成城市化人口空间结构实现第一次转变。2050年以前要实现郊区化,达到动态平衡。未来20年里,中国城市化率提高到60%左右,郊区化率提高到12%左右。未来50年的时候,城市化率提高到80%左右,郊区化率提高到50%左右。而我们的规模有多大呢?未来五十年里,按照滚动计算,大约5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6亿城市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市的郊区。这是什么概念呢?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商业机会,对学者来说是难得的研究机遇,对于政府来说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于居民来说如何作出理性选择是巨大的挑战。2001年,西欧16国总人口3.8亿,发达国家总人口是10亿,我们的任务是,相当于把西欧从农村搬到城市,再从城市搬到郊区,这个工作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和。
我们预测了一下,未来中国城市化希望的增长率,郊区化希望的增长率,城市化的增长率是根据过去20年的平均值,郊区化的增长率是参考美国20实际一百年里郊区化的历史经验。2020年估计城镇化达到58%,郊区化在9%、10%左右。到2050年的时候,城市化达到80%,郊区化达到50%。
(2006-02-18 12:10:50)
[何传启]:
假设中国有14.5亿人口的话,那时候大约有7亿人生活在中心城市的郊区,4亿人生活在中心城市,3亿人生活在乡镇,十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农村。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三个,一是中国城市化要抓住三个关键,基本规律、合理路径和过程管理。对于国家来说,新型城市化是一个理性选择,对于地区来说,应该选择自己合理的城市化路径。而中国城市化对企业和学者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对政府和老百姓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谢谢大家。
(2006-02-18 12:12:29)
[主持人]:
最后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言,国家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束克欣先生,他的题目是“集约与节约用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2006-02-18 12:13:11)
[束克欣]:
前面很多先生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我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谈一下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国土资源部。
(2006-02-18 12:13:54)
[束克欣]:
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物质基础。由于世界各国的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回顾建国以来我们的发展过程,在土地利用方面,走的是粗放利用的路子,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多缺陷和弊端。我从四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我国缺少统一协调的国土利用规划。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规划,但他们是各搞各的,有的更是自行发展,互相之间根本谈不上匹配性、协调性、互补性,致使城市盲目扩张,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争着批准就上,水利电力工程领导批了就干,森林草原你争我抢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方式上项目,造就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2006-02-18 12:15:00)
[束克欣]:
二.规划指标、设计规范本身存在粗放用地问题。我国的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本上是采用西方的一套,要求办公、生活、工厂都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空间敞亮的境地里。这种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但他与我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就是问题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如果我们像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这些国家人口与土地的比例,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但我们远远比不上人家。因此,我们的规划指导思想要调整,要多鼓励向空中发展。
我们各行各业的设计标准与规范多数是采用原苏联的标准,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已过时了,必须重新修订,同样要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国情出发,少占地多用空间,推出一套新标准。
三.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益机制。征收不动产税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制制度,而我国至今没有实行。所以用地者多占地不仅没有什么负担,相反土地升值会带来更多的利益,也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大量的土地用于建大广场,修超宽马路,也方便于富豪们拥有更多的豪宅等。如果实行不动产税制,财政将大量增收,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有利于节约用地。
(2006-02-18 12:15:46)
[束克欣]:
四.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制。目前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都比较空壳,具体的利益权不够明确,更谈不上细化。所以权利人也不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进行捍卫,寄希望于《物权法》能把这些权益表述清楚,将来使权益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06-02-18 12:16:18)
[束克欣]:
土地资源的分配应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完全实行市场化配置,但是现在的阻力很大,尤其是来自我们一些国有企业的抵制和一些部门的抵制,也有更多的人不想把土地由审批制度转向市场配置,不愿意丢权。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权益明晰化以后,再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我们农民所有土地可以像国有土地一样按照规划直接出让土地搞建设,用出让金支持农村发展,实行这个制度,我们可以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当中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提供非常重要的渠道。城市化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不动产税收资金来填补现在的出让金收入。这样对将来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过程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谢谢!我的发言结束。
(2006-02-18 12:17:42)
[主持人]:
谢谢束克欣先生,今天还有一点儿时间,大家可以向束先生提问题。
(2006-02-18 12:21:27)
[提问]:
城镇化建设发展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合理?我认为应该发展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度。
(2006-02-18 12:22:04)
[束克欣]:
刘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当年在他的建筑工程系学习。刘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从我们国情来考虑,这是我们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曾经有一位省长,我们在交换意见的时候,他讲,当时我们在饭桌上,他说就跟喝酒一样,今天总共就这一瓶酒,喝完了没有酒了,你还说要喝,这个酒从哪里来?我们就这么多土地,我们用完了上哪里要?我们去扩张吗?不可能。总的资源的形势决定我们要选择这条路,至于空间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经过很多的论证。
(2006-02-18 12:22:25)
[提问]:
根据我们最近的实践经验,说明我们在土地的利用和转让,或者征用的问题上,最容易侵犯基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包括农村和城市。这当中有一个重大前提,我们国家规定了土地是国家所有这么一个制度。今天提的问题并不是说要改变这个制度,或者更换这个制度,我的问题是,在这个大制度前提下,怎么样来保障现有土地使用的农民和城市里面的房产土地的使用权利?在这个问题上,假如国家不能作出跟土地是公有制的,国有所有制同样有效的一个根本性法律保障和程序过程,那么农民的土地跟城市里面的房产主的土地权利就非常容易受到侵犯,而且这是整个社会产生动荡的非常重大的原因。国土资源部有没有这方面的设想?怎么解决当前这么一个重大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法律,跟土地国家所有的法律有相等的效率,就是怎么样能保障这些基层的权益、利益,特别是用这样的法律约束、制约官员手中的权力,各级官员都可以利用土地国家所有这样一个大法的法律获得无上的权力,任何时候,只要他们有意愿,就可以无偿地侵犯城市里、农村的广大阶层的土地方面的利益。所以,国家土地资源部有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考虑或者设想,有没有上这个课题,列没列入议程来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2006-02-18 12:23:42)
[束克欣]:
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的发言里已经涉及到了。我们国家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目前的法律地位上,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法律又同时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这一条又把集体土地的法律地位降低了一点。在政府实施征地过程当中,又对农民的土地的补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法律现在也有规定范围内的标准,但是各个地方不一样,执行起来也有差别。所以,克扣农民的补偿、压低农民的补偿是经常发生的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从中央到地方都意识到了,我们也在研究解决这个征地制度改革。但是这个改革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所有的用地者都不希望拿出更多的钱来征地,都希望压的越低越好,他的出发点是要解决我投资最少的问题,出发点、角度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谈到征地制度改革,遇到的矛盾,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社会的所有用地者之间的矛盾,一征求意见,大家都不赞成,征地补偿费搞得很高,大家都不赞成,我们怎么解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公平合理地把需要征地的补偿,我个人认为将来是征地也好、买地也好,只是一个给与不给的问题,但是在价格上应该是一样的,用这种方式来平衡这个差距。
(2006-02-18 12:26:22)
[主持人]:
今天上午的会议,学术部分的第一单元就结束了。
第一单元有如此丰富多彩,这么多话题,这么集中,今天还要特别感谢为这次论坛进行网上直播的人民网、中国网的工作人员,使我们这么精彩的报告同时传出了这座会议厅,转播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关心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别向这些来自媒体的朋友表示感谢!
(2006-02-18 12:28:1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